據統計,污染耕地修復、礦山修復、鹽堿地修復以原位修復為主;污染場地修復仍以異位修復為主??傮w上看,仍以異位修復為主,但其相對較高的成本、能耗以及清挖、轉運、處置中產生二次污染風險,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從環境修復技術上看,目前我國土壤修復使用比較成熟的技術主要是異位修復技術,原位修復技術少,尤其是污染場地中,原位修復技術大都仍處于試驗和試點示范階段。修復技術中,填埋/阻控、固化/穩定化、礦山生態恢復是應用廣泛的技術。而監測自然衰減技術、多相抽提技術、電動力學修復技術、制度控制與工程控制技術等均尚未在土壤修復中應用,或僅有中試工程。
從環境修復設備上看,我國環境修復設備整體落后于發達國家,環境修復設備產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目前,我國自行研制的環境修復設備雖然在模塊化、便攜性等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但是在修復效果及修復成本等方面逐漸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加強污染場地土壤修復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一)對土壤污染監管制度予以完善
雖然城市經濟發展在目前的階段來講,走的是大型粗放型經濟,但是在對于土壤的有效管理方面,有關部門還是要進行相關的監督。關于土壤污染問題會越來越突出,對于土壤的監督和防止,缺少有效措施,污染土壤的修復工作也會相應的遇到時間長,難度大等問題。因此,需要對監管制度、立法以及對應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確保修復和管理有據可依。
?。ǘ┞鋵嵨廴菊{查
修復工作的實質是必須要找到土壤污染的源頭所在,才能進行*的*,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很多土壤污染源在污染狀況深度與廣度方面都極其的復雜,并且與其他領域的檢測有著明顯的不同,由于基礎調差數據的缺失,更不用說進行有效的土地污染整改,從而阻礙了修復工作的有效進行。因此,需要有效落實污染調查,通過適當的物理、化學技術,調查土壤污染情況、污染源,從而提出針對性的防治策略。
?。ㄈ┘訌妼τ谖廴緢龅氐谋O管工作
相關的環境監管部門要根據上報企業的污染類型以及場地做好相關的污染基礎性評估,并且要有效地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同時檢查組還要加強在日常中對于企業生產的監管力度,保障在企業方面就壓制住污染的產生。